让“劳动者光荣”名至实归
图/张雨婷 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到来之际,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开展的重要时机,我们在满腔热情地歌颂劳动、歌颂劳动者的同时,应该让劳动者光荣名至实归。 人人心存敬意,让劳动者感到光荣。作为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我国历来强调劳动价值。作为劳动者优秀代表的劳动模范,更是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一大批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先后被表彰。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作出重大贡献的全国劳动模范,尤为突出的有掏粪工人时传祥、大庆铁人王进喜、水稻专家袁隆平等,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和殷切关怀。耀眼的业绩,极高的荣誉,人人心存敬意。不仅使更多的劳动模范感到振奋,也使广大劳动者感到光荣。 引领社会风尚,向劳动者学习看齐。劳模精神是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风雨无阻、勇敢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广大劳模创造的不凡业绩,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是我们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要表彰劳动模范,弘扬劳模精神,引领尊重劳模的社会风尚,推动人们学习“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激发全社会向劳动者学习看齐,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营造良好环境,使劳动者梦想成真。劳动者最需要的是更加公平的就业环境、更多人生出彩的机会。40多年前,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活了人们萌动的心,万千劳动者的潜在创造力得到挖掘。今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取向,使更多人有机会投身于创新创业的热潮之中。从扶持小微企业到降费降税,从提供职业培训到开展职业规划辅导,从增加就业保障到消除岗位歧视,营造了良好的就业、创业、成业环境,勤勉劳动就会成为一种自然,劳动者就会放飞梦想。 加强人文关怀,给劳动者体面劳动。实现体面劳动,改善劳动者的劳动条件、劳动收入、社会保护和生活质量,才能使劳动者光荣不再停留于口号。体面劳动意味着劳动者的权利得到保护,有足够的收入和充分的社会保护,根本目的在于发展平衡、和谐的劳动关系。必须健全劳动法律体系,进一步明确并赋予劳动者的法定权利;必须以推动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发展为基础,为劳动者提供比较充分的就业和收入机会,并在教育、住房、职业发展、职业安全和社会保障等方面施加有效的社会保护,切实让广大职工享受有尊严的生活。 让“劳动者光荣”名至实归,是对劳动者最好激励,也是党史学习教育取得成效的应有之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为劳动者创造性的劳动提供了最佳舞台,劳动者必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攻坚克难、奋力前行,争取更大的光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