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香浸人间
在乡间,艾草是村庄的守护神。遇春轮回,二月冒芽抽绿,三月蓬勃喧腾,四月拔节分叉,五月艾齐人高,当清冽之香铺陈大地之时,端阳的脚步也就不远了。 艾草,又名艾蒿,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房前屋后,田间地头都有它摇曳的风情。艾草茎笔直,叶片轮生状如蒿,叶面绿色,茎秆及叶片的背面密生白色茸毛,柔软而光滑。茎叶间弥漫着一种特有的香气。“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熏。”小时候起我就爱这别致的香气,它微苦却沁人心脾,草本清新的熏香,闻着很是受用。“户插艾旗招百福,门悬蒲剑斩千邪。”插艾悬蒲是端阳最普遍的习俗,人们将它作为辟邪驱毒的信物。暗香浮动之中,庄严的仪式增添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寄语着生活美好的祈愿。 艾草煮鸡蛋也是我们小时候最喜欢的美味。采割回艾草,我和哥哥总会迫不及待地抓上一把交给母亲。母亲把艾草整理、清洗,捆成几匝放入早已加好水和鸡蛋的锅里,灶火舔锅,水的介入让艾香与鸡蛋碰撞出别具一格的美味。 除了采艾、插艾、食艾,沐艾也是不可少的。所谓沐艾,就是用艾汤泡澡。烧一锅滚烫的艾汤,倒入澡盆,待艾汤稍凉,从头到脚,酣畅地洗个通透。据说能驱邪、招福,这一整年人就会平安健康,不灾不病。还别说,因母亲时常给我们沐艾汤,我家几个孩子都不曾生疮。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在乡间,女子分娩,男人去村里找接生婆来,一盆烧开的艾汤,一把剪子,就把一个小小的新生命迎到了这个世界。被艾汤濯洗,被草本醇香萦绕,直到包入襁褓塞到母亲手里,这新生命降临的仪式就算完成了。洗完了新生婴儿,然后就是产妇的艾水浴。这传承下来的洁身仪式还延伸到一些特殊的日子,比如结婚时的沐艾习俗。我结婚时,面对母亲准备好的一大盆沐艾汤,让我对新生命的祈愿庄重而虔诚。 乡人于艾,情有独钟。艾草除了驱赶蚊蝇、毒虫的功效外,还有诸多的用途。《本草纲目》中记载:艾以叶入药,性辛温、味苦,入脾、肝、肾经。无毒、纯阳之性、通十二经、具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故又被称为“医草”。小时候因偶尔风寒咳嗽,这时候母亲总会拿出一些收藏好的干艾草,加些红糖煎水给我喝,艾草的清香与红糖酥甜的搭配一次次瓦解病痛的袭击,也一次次留给我甜美的回忆。 如今漂泊在外,我喜欢带一些干艾在身边,不为驱蚊,也不为驱邪,只是延伸小时候一种习惯。当醇厚的草本清香氤氲开来,艾草芬芳的风情悠长的是家乡的味道。五月艾香浸人间,那是故乡不灭的记忆,也是游子满满的牵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