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网

首页 > 说说散文 > 散文随笔 >

散文随笔

快乐的火笼

散文随笔2022-03-0495举报/反馈

冬天来了,街上又看见卖火笼的了。

火笼是童年里抹不去的记忆。和火笼有关的记忆,数不胜数。

结霜下雪的日子里,村子里男女老少手里都提着一个火笼。火笼比较常见的有两种外形:一种是圆柱形的,一般用篾丝编织外壳,底部用钉子固定一块圆形的木板,装木炭的瓷钵或者铁皮钵就放在木板上,刚好与外壳等高。盖子则是用铁丝编成网状的框架,然后用细细的篾丝编织好花边,既美观又透风还不烙人。另一种是方形的,一般用木板钉好一个矮墩墩的长方体,底部略小,也用木板架个“十”字,用来托住火笼钵子;上部稍大,敞着口,火笼钵放下去,刚好不会漏掉。盖子则一般用木块斗榫头,中间横穿着几根带竹青的如筷子般大小的竹片。两种火笼都安装了用稍大的竹片弯成的提手,方便提携。

我小时候喜欢用方形的火笼。个中原因,除了这种火笼的盖子因没有铁丝而不怎么烙人外,还有一些属于我们小伙伴的小秘密。

在学校里,要是在寒冬,上着课,如果听到“嘣”地一声响,估计是哪个同学课间时没有清理好“战场”,在火笼里留下了“**”——玉米或者黄豆之类的“零食”了。方形的火笼,盖子上面的空隙大,最方便我们操作。

那时,穷的叮当响的我们没钱买零食,但却并不影响我们享受吃零食的乐趣。我们自己就是“生产”零食的高手。大伙儿商量好,从家里偷偷地带些玉米粒、黄豆、番薯片……一下课就走到操场的一角,大伙儿围成一圈,放下火笼蹲下,远看很像是在老老实实地烤火,实际上小手则一刻也没有闲着,都在往火笼里加“料”呢!不用几分钟,火笼里就开始“噼噼噗噗”地响了起来。随着各种香味儿也钻入鼻内。于是,美味的零食就可以进嘴了。

上课铃一响,大伙儿赶紧把火笼里还没有“炒”熟的东西用小棍拨出。这时,火笼里的木炭因为上面的灰被弄底下了,越发红了起来,连提手都烫人了。

但钟声就是命令,我们只好交替着手提着火笼回教室。慌乱中那些没有被拨出火笼外面的玉米粒黄豆啥的,就常常在不经意间发出“巨响”,引得大家一阵阵的哄笑。

当然,也有不少的人喜欢圆形的火笼:外形美观,没有分明的棱角,提在手中感觉舒服。女孩子对这种火笼尤其显得情有独钟,也许,她们感觉提着一个秀气的火笼,人也显得秀气罢。

用火笼烤火,带给我们的,当然也不尽是温馨的记忆。衣着单薄的小孩,脚下穿的鞋子也常常是烂的,袜子更是补了又补。隆冬季节,睡觉时一双小脚冷得像两根老冰棍。这时,父母也不忍心让我们冻着,在我们一再保证注意安全的前提下,火笼就放到床上被子里了。玩闹了一天的我们,一双小脚一暖,马上就进入了梦乡,哪还记得把温暖的火笼提到床下去呀。幸亏爸妈都惦记着呢,否则,不知要烧掉多少床被子了。现在啊,隆冬一到,实在冷得难受,空调侍候,真正安全又舒适,真幸福啊。

不过,经历过的人,细细回味这样一段烤火笼的岁月,现在吃美味,玩新潮,抑或呆在舒适的空调房里,又似乎少了点刺激,少了些天然的野趣了。

踩一下  ()  顶一下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