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网

首页 > 说说百科 > 生活百科 >

生活百科

腊八节是几月几日 阴历十二月初八腊八节由来习俗

生活百科2021-02-02178举报/反馈

腊八节,俗称“腊八”,即是阴历十二月初八,昔人有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祥瑞的传统,一些区域有喝腊八粥的习俗。相传这一天照样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称为“法宝节”,是释教盛大的节日之一。

岁终之月称“腊”的寄义有三:一曰“腊者,接也”,寓有新旧交替的意思(《隋书·礼仪志》纪录);二曰“腊者同猎”,指田猎获取禽兽好祭祖祭神,“腊”从“肉”旁,就是用肉“冬祭”;三曰“腊者,逐疫迎春”。腊八节又谓之“佛成道节”,亦名“成道会”,实际上可以说是十二月初八为腊日之由来。

腊八节历史简介

自上古时代起,腊八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包罗门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仪式,祈求丰收和祥瑞。据《礼记·郊特牲》纪录,腊祭是“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夏代称腊日为“嘉平”,商代为“清祀”,周代为“大蜡”;因在十二月举行,故称该月为腊月,称腊祭这一天为腊日。先秦的腊日在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厥后释教传入,为了扩大在本土的影响力遂附会传统文化把腊八节定为佛成道日。后随释教盛行,佛祖成道日与腊日融合,在释教领域被称为“法宝节”。南北朝最先才固定在腊月初八。

《说文》载:“冬至后三戌日腊祭百神。”可见,冬至后第三个戌日曾是腊日。后由于释教介入,腊日改在十二月初八,自此沿用成俗。

腊八粥

腊八这一天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最先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照样黎民国民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习惯更是盛行。在宫廷,天子、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随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圆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

差别区域腊八粥的用料虽有差别,但基本上都包罗大米、小米、糯米、高粱米、紫米、薏米等谷类,黄豆、红豆、绿豆、芸豆、豇豆等豆类,红枣、花生、莲子、枸杞子、栗子、核桃仁、杏仁、桂圆、葡萄干、白果等干果。腊八粥不仅是时令美食,更是养生佳品,尤其适合在严寒的天气里调养脾胃。

煮“五豆”

有些地方过腊八煮粥,不称“腊八粥”,而叫做煮“五豆”,有的在腊八当天煮,有的在腊月初五就煮了,还要用面捏些“雀儿头”,和米、豆(五种豆子)同煮。

腊八醋

腊八醋,传统腊八节习俗。在中国北方区域有在腊八这天用醋泡大蒜的习俗,名“腊八醋”。腊八醋,要泡到大年月朔,月朔吃饺子,要食斋饺子,取一年素素净净之意,蘸腊八醋吃,别有一番滋味是。“腊八醋”不仅味道醇正,而且久放不坏。

腊八蒜

中国北方一到腊月初八,过年的气氛一天胜过一天,华北大部分区域在腊月初八这天有用醋泡蒜的习俗,叫腊八蒜。

腊八蒜就是在阴历腊月初八的这天来泡制蒜,是北方,尤其是华北区域的一个习俗。其质料就是醋和大蒜瓣儿。

泡腊八蒜是一道主要盛行于北方,尤其是华北区域的传统小吃,是腊八节节日食俗。在阴历腊月初八的这天来泡制蒜。实在质料异常简朴,就是醋和大蒜瓣儿。做法也是极其简朴,将剥了皮的蒜瓣儿放到一个可以密封的罐子,瓶子之类的容器内里,然后倒入醋,封上口放到一个冷的地方。逐步地,泡在醋中的蒜就会变绿,最后会变得通体碧绿的,犹如翡翠碧玉。

吃冰

腊八前一天,人们一样平常用钢盆舀水结冰,等到了腊八节就脱盆冰并把冰敲成碎块。听说这天的冰很神奇,吃了它在以后一年不会肚子疼。

腊八豆腐

腊八豆腐是安徽省黟县区域民间传统小吃之一,节日食俗。在春节前夕的腊月初八,家家户户都要晒制豆腐,民间将这种晒制的豆腐,便称作“腊八豆腐”。

在春节前夕的腊月初八,家家户户都要晒制豆腐,民间将这种晒制的豆腐,便称作“腊八豆腐”。制作方式是先用上等小黄豆做成豆腐,并切成圆形或方形的块状,然后抹上盐水,在上部中心挖一小洞,放入适量食盐,置冬日温顺的太阳下逐步烤晒,使盐分逐渐吸入,水分也渐晒干,即成腊八豆腐。制品色泽黄润如玉,入口松软,味咸带甜,又香又鲜。如在晒制时加入虾米等配料,味则更好。“腊八豆腐”平时用草绳悬挂在通风处晾着,吃时摘取,一样平常可晾放三个月不变质、变味。它既可以单独吃,也可与肉类同炒、同炖。招待贵宾时,黟县人还将其雕刻成动物、花卉,浇上麻油,拌上葱姜蒜等佐料,配成冷盘,成为酒宴佳肴。

腊八面

腊八面,即腊八节的节令食物。传统面食,盛行于陕西关中区域,在陕西省渭北一带的澄城区域,腊八节一样平常是不喝粥的,每年的阴历腊月初八早上,家家户户都要吃碗腊八面。

以面和种种豆类(红豆为住)为质料,面需做成韭叶面(韭菜叶的宽度相等的面条)备用;红豆提前泡一晚,腊八这天用来熬汤,待水开时转小火至红豆熟透,中火煮面。同时熟油将葱花爆香,面煮好后将葱花油泼入锅中。

麦仁饭

西宁腊八节并不喝粥,而是吃麦仁饭。腊月初七晚上将新碾的麦仁,与牛羊肉同煮,加上青盐、姜皮、花椒、草果、苗香等佐料,经一夜文火煮熬。青海传说中说,阴历十二月八日是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成道前有牧羊女献乳糜,用香谷及果实造粥供佛,那粥就是麦仁粥,成了厥后青海的“腊八粥”。后人凭据这种做法,在青海人的饮食里造了这味饮食。也最先在餐馆里盛行。

腊八节民间习俗

祭祀

应劭《习惯通》云:“《礼传》:腊者,猎也,言田猎取禽兽,以祭祀其祖也。或曰:腊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报功也。”其起源甚早,《礼记·郊特牲》纪录:“伊耆氏始为蜡。蜡也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史记·补三皇本纪》也说:“炎帝神农氏以其初为田事,故为蜡祭,以报天地”。夏代称腊日祭为“嘉平”,殷曰“清祀”,周曰“大蜡”,汉代改为“腊”。

祭祀的工具凡八:先啬神神农、司啬神后稷、农神田官之神、邮表畦神始创田间庐舍、开路、划疆界之人、猫虎神、坊神堤防、水庸神水沟、昆虫神。先秦的腊祭日在冬至后第三个戌日,南北朝以后逐渐固定在腊月初八。到了唐宋,此节又被蒙上神佛色彩。

相传释伽牟尼成佛之前,绝欲苦行,饿昏倒地。一牧羊女以杂粮掺以野果,用清泉煮粥将其救醒。释伽牟尼在菩提树下苦思,终在十二月八日得道成佛。今后空门定此日为“佛成道日”,诵经纪念,沿用成节。到了明清,敬神供佛更是取代祭祀祖灵、欢庆丰收和驱疫禳灾,而成为腊八节的主旋律。其节俗主要是熬煮、赠予、品尝腊八粥,并举行庆丰家实。同时许多人家自此拉开春节的序慕,忙于杀年猪、打豆腐、胶制风鱼腊肉,采购年货,“年”的气氛逐渐粘稠。

腊八节各地习俗

1、陕西腊八节的习俗

腊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要赠予亲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腊八粥,保存着吃了几天另有剩下来的,却是好兆头,取其“年年有余”的意义。若是把粥送给穷苦的人吃,那更是为自己行善。有些不产或者少产大米的地方,人们不吃腊八粥,而是吃腊八面。用种种果品、蔬菜做成臊子,把面条擀好。到腊月初八早上全家人一起吃。

2、甘肃腊八节的习俗

传统煮腊八粥用五谷、蔬菜,煮熟后除家人吃,还分送给邻里,还要用来喂家畜。甘肃武威区域讲求过“素腊八”,吃大米稠饭、扁豆饭或是稠饭,煮熟后配炸散子、麻花同吃,民俗叫它“扁豆粥泡散”。

3、西宁腊八节的习俗

腊八节并不喝粥,而是吃麦仁饭。腊月初七晚上将新碾的麦仁,与牛羊肉同煮,加上青盐、姜皮、花椒、草果、苗香等佐料,经一夜文火煮熬,麦仁饭异香扑鼻,十分适口。

4、江浙腊八节的习俗

江苏人吃腊八粥分甜咸两种。腊八粥里要加入茨菰、荸荠、胡桃仁、松子仁、芡实、红枣、栗子、木耳、青菜、金针菇等。若是煮的是咸粥的话,在内里加入青菜和油即可。

浙江人煮腊八粥则一样平常用胡桃仁、松子仁、莲子、红枣、桂圆肉、荔枝肉等,香甜味美。听说,这种煮粥方式照样从南京撒播过来的。

5、西北腊八节的习俗

腊八节在陕北高原,熬粥除了用多种米、豆之外,还得加入种种干果、豆腐和肉夹杂煮成。吃完以后,还要将粥抹在门上、灶台上及门外树上,以驱邪避灾,迎接来年的农业大丰收。而且,腊八这天忌吃菜。若是这天吃菜的话,庄稼地里就会杂草多。腊八这天人们除了吃腊八粥,还得用粥供奉祖先和粮仓。

6、宁夏腊八节的习俗

做腊八饭一样平常用种种豆类加大米、土豆煮粥,再加上用麦面或荞麦面切成菱形柳叶片的“麦穗子”,或者是做成小圆蛋的“雀儿头”,出锅之前再入葱花油。和陕北一样,这天全家人只吃腊八饭,不吃菜。

7、北京腊八节的习俗

北京的腊八粥可以说是最为讲求的。掺在白米中的器械较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葡萄、白果、青丝、玫瑰、红豆、花生……不下20种。人们在腊月初七晚上就最先洗米、泡果、拨皮、去核,午夜时分最先用微火炖,直到第二天早晨,腊八粥才算熬好了。

腊八节的神话传说

腊八节传说一

腊八节是阴历腊月(十二月)初八,起源于元末明初,听说昔时朱元璋落难在牢监里受苦时,那时正值寒天,又冷又饿的朱元璋竟然从缧绁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红豆、大米、红枣等七八种五谷杂粮。朱元璋便把这些器械熬成了粥,因那天正是腊月初八,朱元璋便隽誉其曰这锅杂粮粥为腊八粥。美美地享受了一顿。厥后朱元璋平定天下,坐北朝南做了天子,为了纪念在缧绁中谁人特殊的日子,他于是把这一天定为腊八节,把自己那天吃的杂粮粥正式命名为腊八粥。

腊八节传说二

释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那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在这六年苦行中,逐日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魔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腊八”是释教的盛大节日。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会,举行诵经,并效仿释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果实等煮粥供佛,称“腊八粥”。并将腊八粥赠予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们,以后便在民间沿用成俗。听说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网络来的米、栗、枣、果仁等质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传说吃了以后可以获得佛祖的保佑,以是穷人把它叫做“佛粥”。

腊八节传说三

腊八节来自“赤豆打鬼”的习惯。传说上古五帝之一的颛顼氏,三个儿子死后酿成恶鬼,专门出来惊吓孩子。古代人们普遍信赖迷信,畏惧鬼神,以为大人小孩中风得病、身体欠好都是由于疫鬼作祟。这些恶鬼天不怕地不怕,单怕赤红)豆,故有“赤豆打鬼”的说法。以是,在腊月初八这一天以红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

腊八节传说四
m.taiks.com

腊八节出于人们对忠臣岳飞的眷念。昔时,岳飞率部抗金于朱仙镇,正值数九严冬,岳家军衣食不济、挨饿受冻,众国民相继送粥,岳家军饱餐了一顿国民送的“千家粥”,效果大胜而归。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岳飞死后,人民为了纪念他,每到腊月初八,便以杂粮豆果煮粥,终于成俗。

腊八节传说五

秦始皇修建长城,天下民工受命而来,长年不能回家,吃粮靠家里人送。有些民工,家隔千山万水,粮食送不到,致使不少民工饿死于长城工地。有一年腊月初八,无粮吃的民工们合资积了几把五谷杂粮,放在锅里熬成稀粥,每人喝了一碗,最后照样饿死在长城下。为了悼念饿死在长城工地的民工,人们每年腊月初八吃“腊八粥”,以资纪念。

腊八节传说六

相传老两口过日子,吃苦耐劳,持家节俭,省下一笔大家业,可是宝贝儿子却不争气,娶个媳妇也不贤惠,很快就败了家业,到了腊月初八这一天,小俩口冻饿交加,幸好有村人、邻人救济,煮了一锅大米、面块、豆子、蔬菜等混在一起的“杂合粥”。意思是:“吃顿杂合粥,教训记心头。”这顿粥让小两口改掉了恶习,走上正道,靠勤恳的劳动持家,日子一天天也好起来。民间盛行腊八吃粥的习惯,就是人们为了以此教训忠告后人而沿用的。

踩一下  ()  顶一下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