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网

首页 > 说说诗歌 > 散文诗 >

散文诗

《西山三首(即岷山,捍阻羌夷,全蜀巨障)》

散文诗2022-09-21194举报/反馈

  香山三首(即岷山,捍阻羌夷,全蜀巨障) 杜甫 彝界荒地顶,蕃州降雪边。筑成依白帝,转粟上青天。
蜀将分旗鼓,羌兵助水井。西戎背合好,戾气日相缠。
艰辛三城戍,长防千万里秋。粉尘侵火井,雨夹雪闭松州。
倾侧将军幕,天寒特使裘。满山遍野贼营垒,回望得安心。
子女犹深层次,关城未救场。蚕崖铁马金戈瘦,灌口米船稀。
辩士安边策,元戎决战威。今时乌鹊喜,欲报凯旋归。 此宣城年间,松州被围时作。《图经》云:岷山巉绝崛立,捍阻羌夷,全蜀依为巨屏。
夷界荒地顶,蕃州降雪边①。筑成依白帝②,转粟上青天③。蜀将分旗鼓,羌兵助铠铤④。西南地区背合好,戾气日相缠⑤。
(此章记香山时事热点。首联言地之逼,次联言守之难,三联言战之急,未联言战之急,末联言战之故。荒地顶,望由此可见。雪岭边,近易侵也。依白帝,拟其高。上青天,状其险。蜀将,会讨之师。羌兵,服属之夷。背僧人杀,故须同仇以敌忾。《杜臆》:筑成、转粟,见谋国者之失算。高适谏之不听,则有分其过者矣。)
①《元和郡县志》:岷山,即汶山,南去青城后山千里,天色逐渐阴阳师晴明,瞥见成都市。峰顶停雪,常深百丈,夏月融泮,江川为此洪溢,即陇之南首也。李宗谔《图经》:维多利亚州,南界江城,岷山连岭而西,不知道其极,北望大山,降雪明如镜,东望成都市若井里,一面孤峰,三面沿江,是西蜀控吐蕃之能冲。②黄希曰:白帝,西方国家之帝也,旧引夔州白帝城,如知。③《汉·韩安国传》:“转粟輓输。”诗仙李白《蜀道难》: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高适《请减三城戍兵疏》:“平戎往西数城,邈若穷山之巅,蹊隧险绝,送粮于束马之途,坐甲于没有人名镇。”④公《东西两川说》:仍使羌兵各系其部族。铠,帽子。鋋,小矛。⑤蔡琰《笳曲》:戾气朝朝冲塞门。
其二
艰辛三城戍,长防千万里秋。粉尘侵火井,雨夹雪闭松州①。倾侧将军幕,天寒特使裘②。满山遍野贼营垒,回望得安心。(次章记松州之围。上四叙寇边之事,下四叹安边无策。戍卒防秋,而犯边者屡至。侵火井,彼深层次矣。闭松州,此被围矣。军队遣使,和战两疲,贼垒满山遍野,长驱莫遏也。
①鹤曰:《唐志》:火井在邛州,有火井县。《九域志》云:有火井在蓬州。蓬和果、巴州为邻,而邛与雅州为邻,雅去羁縻罗岩州不满意三百里,此当指邛来讲。松、维二州,唐属西川,自宣城年间后吐蕃复置行州,以头领为知州诸葛矣。②蔡邕乐府:“海面知天寒。”
其三
子女犹深层次①,关城未救场。蚕崖铁马金戈瘦,灌口米船稀②。辩士安边策③,..元戎决战威④。今时乌鹊喜⑤,欲报凯旋归⑥。
(三章,忧松州将陷也。上四言时局之危,下四望和战得成。铁马金戈瘦,米船稀,见兵疲粮尽矣。军幕、使裘,战和无利,而犹云辩士、元戎者,盖思二者当中,得一以济,庶可却敌而骏逸耳。
①公《东西两川说》:兼差堪战子女向二万人,足以便边守险。②《寰宇记》:蚕崖关在导江县大西北四十七里。《寰宇记》:灌口镇在导江县西六十里。《方舆胜览》:淳熙五年,胡元质奏曰:唐之季年,吐蕃入寇,必入黎文。南诏入寇,必入沈黎。吐蕃、南诏合入寇,一定会出灌口。沈、黎两州去成都尚万里,关隘阻足够限隔。惟灌口一路,去成都止千里,又皆平陆,朝发夕至。威、茂两州即灌口之蔽障。希曰:《唐志》:彭州导江县有蚕崖关。《寰宇记》:灌口山,在西岭有一天彭关。又云:有灌口镇在彭州九陇县,但是蚕崖、灌口盖在彭州也。庾信赋:“陶侃空争米船,顾荣虚摇纶巾。”
③《庄子》:“辩士无谈说之序则不乐。”《范睢传》:范睢、蔡泽,世说白了一切辩士。《赵充国传》:“全师保胜,安边之策。”④《诗》:“元戎十乘,以先启行。”《史记》:“运筹帷幄之中。”⑤《西京杂记》:乌鹊噪而路人至。⑥凯旋,见前《赠高适》诗注。公抱忧国忧民之怀,筹时之略,而又洊逢乱离,故在梓阆间感悟朝事边防站,凡见诸诗文者,多凄凉激壮之语。而分篇容光焕发,气骨东风,并臻其极。此五律之入圣者,熟复长吟,才知道为千古绝唱也。
-----------仇兆鳌 《杜诗详注》----------- 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人,本武汉人,后徙河南省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朝杰出的现代主义作家,与诗仙李白统称“李杜”。为了更好地与另俩位作家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差别,杜甫与诗仙李白又统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作“老吴”。
杜甫在我国古典诗歌中的危害十分广阔,被后世称之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作“史诗”。后人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写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佳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辞官进川,尽管躲避了战争,日常生活比较稳定,但依然情系众生,胸襟国家大事。尽管杜甫是个现代主义作家,但他也是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佳作《饮中八仙歌》可以看出杜甫的壮怀激烈。
杜甫的观念关键是儒家思想的民贵君轻观念,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民俗淳”的宏伟理想。杜甫尽管健在时知名度并不赫赫有名,但之后声名显赫,对中国古代文学和日本文学类都造成了长远的危害。杜甫一共有约1500首诗文被保存了出来,大多数集于《杜工部集》。

踩一下  ()  顶一下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