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网

首页 > 说说散文 > 散文随笔 >

散文随笔

小河街

散文随笔2023-06-29158举报/反馈

1983年7月31日,百年难遇的洪水冲毁了故乡小河街。

小河街,街不算长,一公里街道,依山傍水,一字型排开,成倒“L”字形状。一边紧邻岚河水,一边紧依汉江旁。

岚河水系汉江二级支流。《续兴安府志》记载:“岚河之源出自(píng)利南之界岭((píng)利县八仙乡),水自岭北发源,初名岚溪,先后有正阳河、让河注入(让河口以上现称岚河),汇白沙河,岚河之名始著”。自东南向西北流经岚皋县佐龙乡长子沟口入安康县境。又经安康县岚河区龙泉、杜坝、火石、玉岚等乡,于岚河口小河街汇入汉江。全长153公里,流域面积2130(píng)方公里,河床比降6.03‰。

小河街分上、中、下三道街,下街有渡口、桥兴小学、养牛草房、闫家塘、生产队保管室组成。口小河街下街头,紧邻王爷庙下有个古老的渡口,有条便道通往岚河(当地人叫小河)渡口,由住在闫家塘的张太翁(张玉良)老艄公主事摆渡,这一摆就是六十余载,一个花甲子,半个多世纪,从青春年华,到满头白发,一身献给了摆渡事业。那是小河街人一种敬业精神传承,一种小河街人无私奉献的真是写照。 他瘦高的个头,身披蓑衣,头戴斗笠,腰间斜插着一个大烟斗,脚穿一双草鞋的老头。他情绪(píng)稳,声音洪亮,不论天晴雨天,人多人少,他都细致耐心的掌稳舵,日复一日,年复一年,(píng)安渡过每一个上船的人。

渡船是个长约10米,宽约2米的木质船。船上前半段是划船的一只桨,一根竹篙,一个桥板,一个木桩栓着的铁锚。船苍是用竹席编制的,用桐油布封闭的,用作寝室。后半段便是艄公掌的一舵,坐的一櫈,煮茶烧饭的一灶,一茶壶了,一盏油灯,一张棕席床。

他吃住在船上,问他寂寞不?他搂着胡须,咂巴口烟娓娓道来:关于孤独,他说:“孤独这两个字拆开来看,有孩童、有瓜果、有小犬、有蝴蝶,足以撑起一个盛夏傍晚间的巷子口,人情味十足。”

对大多数人而言,孤独是最好的冷静,而独处是最自在的放松。独处是一种美德,也是唯一一种能对话生命与灵魂的方式。享受独处、享受孤独、享受人间清欢,是人生下半场最应该学会的生存之道。世间五味,酸甜苦辣咸,人到中年一一尝过,渐渐地也懂得了,所谓苦楚与欢喜,皆是生活的摆渡人表象摆了。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一个人真正的富有,便是内心的豁达与从容。

诗人陆游的诗跨越几百年依然激荡人心:“昨夕风掀屋,今朝雨淋墙,虽知柴米贵,不废野歌长。”屋漏墙倒、柴米皆空、身染疾病、前路未明,但只要还有一丝气息,从容豁达且乐观的人们,便会在那辽阔的田野里自由自在地起舞高歌。家财万贯,日食不过三餐,广厦千间,夜眠仅需六尺。

有时候好日子与物质无关,而与心态有关。他大方地与妻子秀恩爱,认真准备着一日三餐,与孩子一起做着充满童趣的游戏。

家人闲坐,灯火可亲,他们一家人的日子,温情舒缓、朴素欢欣,满满的都是人间烟火气。

摆渡人说:“十年修德同船度,百年修德共枕眠”。稍翁只是楫帆掌舵人,往来同渡一舟,遇上皆是有缘人。来也撑一篙,去也撑一篙,放下那个篙,来去任自由。

摆渡人,渡的是有缘人。从此岸到彼岸,不论天晴下雨,渡人渡己渡苍生……

此时我似乎领悟摆渡人的存在意义:若把船比做一个家,那时光似水,上船下船的是父母、兄弟、姐妹、子女、乃至亲戚、朋友……,家里主事的人好比那个船上的舵手的话,那渡来渡往不正是日出一日,年复一年的过日子的家,乃至一个乡村、一个社区,一个国家呢…

我或许是敬重故乡渡船上的那个摆渡人的敬业精神,仰或许我也像似那个掌舵人,仰或我也是船上的过客,只要故乡那个船依稀偿在记忆里,当年18岁的我踏出故乡时的欢快脚步和华发半百重回故乡时的追忆脚步是同样的坚定时,那时候我才真正意识到原来自己也是那个摆渡人……

闫家塘比邻生产队保管室,知青室,桥兴小学。

桥兴小学原是供奉大禹的王爷庙,是我读书识字的摇篮。记忆中那颗高大古老的桂花树矗立在校门外操场旁。教室内郭老师严厉的目光,炯炯有神的注视着每个同学听写汉子、背诵课文、扶正拿得起毛笔的身姿。教室外郭老师带领学生做广播体操,打扫室内外卫生;有时也手拿戒尺教棍,轻轻地仗手心,教你爱护一花一木,不准上树攀折校门口香气迷人的桂花;狠狠地打屁股,教你不准下河洗澡,珍惜生命安全等等历历在目。

下街知青室隔壁是桥兴二队队长闫万才的家。他为人耿直,特具小河街人特有气质:一是热情好客,有客人来就尽量拿出最好的来招待,他常常笑口常开,带领生产队男男女女刀耕火种,春耕秋收,除草集肥拾麦穗;二是不爱求人,把求人看作和要命一样难受的事。这也使得好多有才干的小河街人失去了升官发财的机会;三是性格直,习惯把对人和事的不满写在脸上或落实在行动上;四是不喜欢出风头,就连从外地回来的人口音有微小的变化都不能容忍;五是一身正气威信高,感召力很强。他家门口是三线建设时5852部队1970年驻军留下的发电机,每晚他亲自操作,用手摇把猛力摇动靠柴油动力发电机,供小河街照明,小河街人从此告别了使用桐油灯、煤油灯的历史。1975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他一声号令“农业学大寨”,起早睡晚,修田造地,兴修水渠。他带领生产队员治沟(píng)地、改良土壤、修渠储水,除了扁担、锄头、铁锤等最基本的劳动工具,他们拥有的只有一双双布满茧的手。却誓将红旗插在谢家梁上,层层梯田奇迹般的环绕在谢家梁上。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党的历史的伟大转折,而后又走上了改革开放,1982年农村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到推广,如归还农民的自留地、自留树,开放集市贸易,允许农民养猪、养鸡、搞家庭副业等等,这一特定的政治形势的变化,重新确定了小河街发展的方向。
来源: m.taiks.com

小河街人传承汉族发明的益智游戏麻将,方座四人骨牌博戏,流行于华人文化圈中。这类娱乐用具,用竹子、骨头制成的骨面竹背做成小长方块,上面刻有花纹或字样,每副136张。可以说麻将牌实际上是一种纸牌与骨牌的结合体。与其他骨牌形式相比,麻将的玩法最为复杂有趣,它的基本打法简单,容易上手,但其中变化又极多,搭配组合因人而异,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自唐兴盛凡千余年传承,生命力一直在民间,再大的社会反对力,也从未让它消失于文化传播之林;是一种最能吸引人老少皆宜的博戏形式之一。

中街武家道道即是习武之人操练的场所,也是碾麦场。场地长200米,宽70米。武家道道是唐德银的故居,唐德银出生在唐家链子,早年毕业于陕西陆军讲武堂,追随杨虎城左右,1936年后回乡省亲,担任地方保安团团长。1949年11月底,时任安康县县长的同事鲁秦侠带信一起投诚起义,但唐德银的回信是:“你走你的阳光道,我过我的独木桥”。不久被**第十九路军围歼在退往四川的中途紫阳县八道湾附近。唐德银故居非常独特,是小河街唯一一座座河向坡吊脚楼,楼高三层,一楼(píng)小河街街道,二楼三楼与小河街遥遥相对。青砖灰瓦,冲板门,木制楼梯下暗藏地下逃生门。早已变成供销社小河街门市部了。

邻居唐德山家院坝前长了一颗老槐树。小河街青黄不接时常吃“槐花麦拉籽饭”,亦称“槐花救急饭”。 麦砬子,属于刨青的吃法,麦子还没有成熟,但是粮食又接不上,人们只好把只有六七成熟的麦子收回来,放在石磨子里只推一道,成为半碎的粗粒,下锅煮熟,样子和拌汤差不多。吃来有新麦的清香,而且是连麸皮一起吃的,比较节省。每年槐花放香季节, 邻居唐德山家婆婆踮着一双裹脚,脖子挺着一个葫芦大的“颈包”(因缺碘而形成的甲状腺肿大),经常给小孩儿唱着顺口溜:“小娃娃,做钩搭,做好钩搭钩槐槐花。槐花蒸成疙瘩饭,吃得人人笑哈哈。”一边唱,一边钩下一朵朵鲜嫩的槐花。采得槐花后,先将其淘尽,拌上面粉,再加上适量的盐、五香粉,放进锅中蒸熟。食用时调上香油、蒜水,味极清香可口。

中街有条通往蝌蚂石的 阶梯石坎路,由清一色丈许长青石条铺成,在水涨水落时方便上下船只停靠和街上跳水行人脚不踏泥。中街30余户的住户建筑最具代表性,依山傍水,一字型排开,青砖灰瓦,冲板门,门前都建有丈余宽的廊道凉亭,用作避雨、休闲、纳凉。

邻居谢英见是个驾船高手,带着二三个纤夫大部分时间在他的5吨木帆船上度过,那时从小河街装满一船桐油或一船土漆运往湖北老河口,再从老河口装上粮食、布匹等生活用品运回岚河口,上下往返一趟需三个月时间。别看他(píng)时说话结巴结巴的,但是,喊起过街号子,唱起船歌来,吐字清晰,字正腔圆,高亢悠扬。

上街有谢家(谢英武,人称五老爷 )祠堂,已成玉岚乡人民公社住址,谢家粮库已变成岚河粮管所粮库,还有谢家院子门前两颗高大的皂荚树。

童年之美,美在无忧无虑,美在孩提游戏,美在难忘故土。美在门前那两颗高大的雄雌异株的皂荚树。

她俩像是一对弯腰驼背的老夫妻,雌株生长在院坝旁,雄株长在院坝坎下的草丛里。两颗古树相距不足百米,却相守六七百年。两颗古树,树冠高达30米,树径三四人合抱不拢。故乡的皂荚树,雄株鹤立鸡群般被一片密稠的小树林簇拥,翘指蓝天,撑开绿色的巨伞,荫庇故乡人家,缤纷着异样的美艳。雌株粗大的树干在离地丈余开外分出八九十个枝干,每逢腊八节前后,长辈们必借她的躯干扶秋荡秋千。扶秋荡秋千先是借用她的一个粗大枝丫当支点,再在她的身旁另立两个树叉,横放一个树干,两头用藤条固定好,窜上两个事先用火煨烤好的藤条根,系上两个拇指粗的棕绳,在离地尺余高处系上个巴掌宽的踏脚板。秋千扶好后,先选几名粗壮的汉子荡秋千,依次才能轮到兴高采烈的小孩们荡秋千。在那个物资匮乏的时代,除了抓石子、打沙包、滚铁环、狼捉尾巴羊以外,荡秋千是一件最快乐的事了。荡过秋千后,我时常在她的树冠下拾皂荚。皂荚, 果实呈20--30厘米扁长的剑鞘状,长圆形或椭圆形,棕色,光亮。像是放大的豌豆荚,一个个倒挂起来,又像是一串串报晓的风铃,当秋霜染红了皂荚树,鲜红的叶子之间便缀满累累果实,黄嘟嘟的,黑褐色,里面的果实富有碱性,家乡人常用以洗涤衣衫,比当今的肥皂都好,能浸逸出洁白的泡沫,深洗的衣衫晾干之后散发着扑鼻的清香。捣碎了泡在水里,可以洗头发,去头屑,头发乌黑亮净。

在现存唯一一张小河街水毁旧貌照片, 模糊的远山,啊!故乡小河街,终于有了你的影像,高兴中禁不住泪眼婆娑了!小河街历史久远,源远流长。小河街 蝌蚂石河边停泊的利用天然水道通行的木帆船只,还有长长的白沙滩,长满青苔的河床和蜿蜒曲折的上街小路。蝌蚂石张着大嘴,瞪着眼珠头上尾下俯卧在汉江河畔。小河街蝌蚂石原图:

我有信见到蝌蚂石沉湖底的岚河口小河街两張原址老照片,倍感亲切,仿佛使我又回到了哪块生育养育我的故乡小河街……

小河街靠山而建,夏日太阳落山后,当你独自慢悠悠小步走着乘凉,哪山根飘来悠悠的凉风,大小河道刮来的微微河风别提哪种感受是多么的恰意,至今难以忘怀,岚河口小河街人勤劳,善良,聪惠,憾直热情好客,敬老爱幼家门团结互帮在我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恪印,小河街真是集明清古建筑街道之大美!

小河街蝌蚂石旁边的银色沙滩主要是由汉江上游石英砂冲刷堆积而成的,在太阳光的照射下,会泛出银色的光芒,故称为银色沙滩。儿时的乐趣是冲向沙滩,抓起一把银沙来,如玉屑银末般柔软、细腻、凉爽。奔跑在沙滩中,那小脚丫慢慢地陷进细丝般的银沙中,轻轻地挠着我的脚丫。伫立在沙滩中,任细沙渗进脚趾缝,任微风扑上火热的脸庞,闭上双眼,尽情享受沙滩带来的乐趣。在享受之余,当然也少不了玩堆沙丘、挖沙坑。我望着别人大功告成的堡垒,不禁有些眼馋,不过我也不示弱,弯下腰来,不停刨沙,一会儿一个沙坑便挖好了,我往里头一站,啊!正好,拨动一旁的银沙,细细的沙便滚落到我的脚背上,一层一层…我的脚被埋进了沙子。顿时,一股凉爽的感觉向我袭来,啊!真舒服呀!陪我一起成长的童年伙伴发小闫德(píng)、(唐明荣)、熊长菊、华仲翠、华克利、王大根、唐明银、谢克风、谢贤玉、(朱龙霞)、朱隆(píng)、(华少荣)、华少(píng)、华克富、华克根、李慧菊、徐兴利、王大宝、王斌、谢克画、谢克安、熊丽萍、(赵兴三)、赵兴(píng)、朱龙丽、谢英兴等等一起在柳树沟砍柴打猪草。

柳树沟从小河街上街头穿过,小河街的民居,峡汉江与岚河岸边,成一字形排开约一公里长,五十米宽的水码头老街。街中五家道道居住的一文一武民国乡仕谢英候、唐德银故居也是一大靓点。白墙灰瓦,雕梁画栋,屋后是层峦叠翠,门前是晨光熹微,舟撸杨帆,鸥鹭翩翩,鱼翔浅底,稍不经意就映入眼帘。相传谢英候为在小河街建谢家祠堂,特意捐资在柳树沟口修建一座石拱桥,在桥中镶嵌一龙头,张嘴含珠,怒目纳溪,龙角垂须迎头镇住柳树沟源头唐家连龟蛇游汉江的风水宝地。这些传说验证了巴蜀居民崇巫崇迷信文化传统的活化石鉴证物件罢了。走进柳树沟垄间,春意盎然。花的苞蕾在绽放,呼来蝶舞蜂喧;树的年轮在膨胀,引来鸟鸣鹭飞。还有那一层层亮晶晶的水田,一片片金灿灿的油菜,春色粉嫩,吸引着孩提时代一群蓬头稚子,挣脱母亲的怀抱,风儿似地奔跑于溪边田埂之间,戏水摸鱼,藏谜嬉闹,分外开心。油菜地打猪草的妙龄少女,按捺不住春光的乍泄,一袭红裙裹着凸凹有致的形体,蜜蜂似地一头扎进花海,拈花浅笑,春风荡漾。柳树沟溪边或双人结伴,或三人成行,或男女偕同,或老少皆往,安享着天然馈赠的美好风光。大地的诗行一次次流淌,胡须里的故事一遍遍演绎,孩童的歌谣一代代传唱。柳树沟你是伴我仿佛重回六、七十年代的孩提时代……

汉江河,为长江最大的支流,岚河又是汉江河最大的二级支流,而小河街就镶嵌在这两条河水交汇处。

踩一下  ()  顶一下
打赏